【新要闻】俗语“好桶不打三道箍,好女不嫁三道夫”,说得有没有道理?
古代社会没有自来水,人们生活用水,都要去村里的大眼井去挑水,拧辘轳头的那种井。每当到打水的高峰期,排队取水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,那场面是相当壮观。长长的队伍中,每个人的身边都放着一根扁担,两个水桶。古代的水桶可不像现在,有铁质水桶,塑料水桶。古代的水桶是木桶,完全是有木板制作而成。关于木桶还有一句俗语“好桶不打三道箍,好女不嫁三道夫”,这句俗语道出了真谛,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都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。
一,好桶不打三道箍。
(资料图片)
儿时在影视剧中,经常看到古人在洗澡时,用的都是那种木制的木桶,水里撒上花瓣,或倒入牛奶,既能洗去污垢,又能美容,保养皮肤。可谓是一举两得。那么,问题来了,木桶是由一块块木板拼凑而成,古人是怎么保证木桶不漏水的?这其中还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。
首先,木匠的手艺炉火纯青,技艺精湛。
技艺超群的木匠师傅,能把木桶做得严丝合缝。一块块木板紧凑的排列在一起,木桶的顶端和底部再箍上两道铁质铁箍,一个木桶就已经成型。当然木桶在制作过程中,需要木匠师傅层层把关,细致入微,工艺到位,才能做出合格的木桶。
其次,木桶的选材。
制作木桶的木板可不是随随便便找几块木板就可以,需要精挑细选。要选择结实耐用,不易变形,防腐性能好,对人体无刺激,密闭性能好的木料。就如:楠木,柏木,橡木,杉木,松木等等。楠木当然综合性能非常良好,但因其价格昂贵,除非古代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见到。而松木和杉木综合性能就差不少,容易发霉,受潮,发黑,易变形漏水等等。橡木和香柏木就很符合普通百姓家做木桶的要求,价格不算太贵,而且性能比较优良。
木板在选择时,要选择没有虫蛀,没有死节疤或节疤多的木料。这样的木料容易从虫蛀部位或节疤部位开裂或漏水。
再次,木桶的制作工艺。
木桶在制作过程中,需要经过:蒸煮,烘干,成型,打磨,防腐,油漆等诸多工艺。这其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一丝不苟的做到位。才能保证木桶的质量过关。
木桶是利用什么原理来做到不漏水的?
其实道理很简单,就是木板在遇水后,膨胀,那些细微的缝隙就被堵死。加之在制作木桶时,刷有桐油和石膏。就能保证木桶滴水不漏。
一般优质的木桶,只需要两道铁箍固定木板即可。这样既美观又不浪费资源。
在俗语“好桶不用三道箍”中,为什么会有“三道箍”的说法?三,是个虚词,表示数量颇多,可以是4、5、6、7、8、9…等。在木桶上出现如此多的铁箍说明了什么?说明这样的木桶本身是粗制滥造的产物,选用低端木料,工艺流程缺失,经常出现漏水的情况,每修补一次就要打上一道箍。
二,好女不嫁三道夫。
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:如果一个女人三番五次的改嫁,那这样的女人必定是在性格,为人处事等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。尤其在遥远的古代,女方如果被男方休妻,那简直是奇耻大辱。古人讲究从一而终。女人一旦被男方休妻,古人就认为这样的女人肯定是在品性上有所欠缺。更不要说三番五次的被男方退货了。当然这只是古代男权社会的评判标准,有大男子主义的嫌疑。
客观的来讲,无论男女,第一段婚姻的失败,可以归咎为感情不和,三观不一致等原因。可如果三番五次的离婚。那这样的男人或女人自身绝对有某方面的缺陷。
现代社会,讲究婚姻自由。婚姻面前,合适则白头偕老,不合适就各走各路。离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。人们也不会过多的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。可是,多次婚姻的失败,是不是需要自己多找找自身的不足?
比如,咱们以女人为例。当然以男人和女人为例,都是一样的道理。一个女人,三番五次的改嫁。第一次婚姻的失败,可以说成男人有问题,脾气暴躁,不务正业,挣钱能力不行,情商不够等诸多原因。可是在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婚变,难道都是男人的问题吗?女人就没有问题吗?在如今的社会,男多女少,女人有优势感。总感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。稍微有点儿不如意就去民政局离婚。试想一下,世间哪儿有不出现矛盾的夫妻啊!要学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,离婚不是任何人至高无上的权利,也不是谁能拿捏谁的武器。在伤敌一千的同时,自己同样损八百。当你在数段婚姻中穿梭的过程中,你无形中,已经把自己刺的千疮百孔。出现多次婚姻的经历,不可否认的就是,无论男女,自身都有问题,不要再把责任都推给另一方。
俗语“好桶不打三道箍,好女不嫁三道夫”。其实就是在以木桶来道破婚姻,木桶由于木板有虫蛀,节疤,或材料低端等问题。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漏水的情况,势必就要修补,每修一次,就要打上一道箍。婚姻也是如此,离婚次数多了,也就证明你身上的问题多多,这次婚姻是这个问题,那段婚姻就是那种问题。失败的婚姻要学会反思,不要总认为是男方或女方的问题。